10.3760/j.issn:0529-5807.2003.06.002
略谈肾病研究中的基因转移技术
@@ 自1991年Koseki等[1]首先以逆转录病毒为载体,将体外转染报告基因-β半乳糖苷酶基因(lac Z基因)的胚肾种植于新生小鼠的肾包膜下,观察其在肾小球和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成功表达以来,国内外已有许多作者采取不同的转基因方法和载体注入途径观察了一些报告基因对肾损伤或肾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从而为实施对肾损伤的保护或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肾病研究、基因转移技术、kidney diseases、肾小管上皮细胞、报告基因、半乳糖苷酶基因、肾损伤、逆转录病毒、载体、新生小鼠、体外转染、肾包膜下、基因治疗、基因方法、发生发展、肾小球、肾疾病、基因对、多作者、种植
32
R69(泌尿科学(泌尿生殖系疾病))
2004-02-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