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5765.2022.11.011

急性单发小脑小梗死的临床特征

引用
目的 探讨急性小脑小梗死的临床影像特征及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小脑梗死患者.根据梗死灶大小分为小脑小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和小脑大梗死(梗死灶直径≥2 cm)组.比较2组的人口学信息、血管危险因素、卒中病因分型[中国缺血性脑卒中亚型(China ischemic stroke subclassification,CISS)]、入院时血压、实验室检查指标、临床症状和体征等方面的差异,以及2组受累血管分布、血管狭窄部位、脑白质病变等影像学特征.结果 共入组121例小脑梗死患者,其中小脑小梗死组43例,小脑大梗死组78例.2组既往病史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小脑大梗死组相比,小脑小梗死组中男性(51.2%vs.82.1%,P<0.001)、吸烟(51.2%vs.70.5%,P=0.034)的比例较低,入院时收缩压(146.2±18.2 mmHg vs.154.6±19.8 mmHg,P=0.022)和入院次日空腹血糖(6.08±1.98 mmol/L vs.8.12±3.46 mmol/L,P<0.001)水平较低,临床症状中眩晕(32.6%vs.64.1%,P<0.001)和头痛(9.3%vs.28.2%,P=0.015)的发生率较低.2组的CISS分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虽然2组中均以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最多见,但小脑大梗死组中大动脉粥样硬化型的比例明显更高(89.7%vs.48.8%),小脑小梗死组中不明原因型更多(32.6%vs.5.1%).2组受累血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组均以小脑后下动脉受累最多见,但小脑小梗死组中小脑前下动脉(20.9%)和小脑上动脉(25.6%)受累的比例高于大梗死组(小脑前下动脉0,小脑上动脉1.3%),小脑大梗死组中多血管分布更多见(47.4%).2组后循环血管狭窄部位和脑白质高信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急性小脑小梗死和小脑大梗死患者中与血管危险因素有关的既往病史情况无显著差异,后循环系统血管狭窄部位相似,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同的发病机制.小梗死患者中眩晕和头痛症状较大梗死患者的发生率低.

卒中、小脑梗死、病因、梗死体积、病因分型、危险因素

17

R743.3;R563.1;R692

2022-12-3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221-122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卒中杂志

1673-5765

11-5434/R

17

2022,17(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