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4-745X.2014.04.050
肠易激综合征脑-肠轴机制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和(或)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肠病,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属中医学“泄泻”、“便秘”、“腹痛”范畴[1],患者症状可间歇或持续发作.据2006年公布的“IBS罗马Ⅲ诊断标准”该病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1-3].目前尚无单一学说可完全解释IBS具体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各国学者的研究也着眼于多个方面[2-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和神经胃肠学的建立与发展,使脑-肠互动机制在IBS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试图把与IBS发病相关的诸因素整合到脑-肠互动的框架内进行研究[4],这不仅有利于揭示脑-肠互动机制在IBS发病中的重要意义,还为临床治疗IBS提供了理论依据.
肠应激综合征、脑-肠互动、发病机制
23
R574.4(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2014-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67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