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筋接骨液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促进兔肩袖腱骨界面愈合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续筋接骨液与自体富血小板血浆(APRP)对兔肩袖重建术后腱骨愈合的促进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45只健康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D,E共5组,每组各9只.A组为正常组,B组为模型组,C组为续筋接骨液组,D组为APRP组,E组为续筋接骨液+APRP组.A组不做任何处理;B组、C组双侧肩关节成功制作出肩袖损伤模型后,B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C组予以续筋接骨液灌胃8周;D组、E组在双侧建立肩袖损伤模型并进行肩袖重建手术后予以APRP凝胶局部应用再逐层缝合伤口,术后D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胃8周,E组予以续筋接骨液灌胃8周.分别于2,4,8周处死每组中各3只兔,观察其组织学染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表达并进行生物力学测定.结果: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正常冈上肌肌腱纤维呈排列规整,可见肌腱纤维、纤维软骨、钙化纤维软骨、骨的典型四层结构.肩袖重建术后第2周,C,D,E组炎性反应明显轻于B组,且有一定量的新生血管生成.肩袖重建术后第4周,B组腱骨面开始疏松结合,C,D,E组结合较B组紧密,且类圆形软骨细胞较模型组明显增多,胶原纤维排列较规整,而E组可见排列较规则的胶原纤维与类圆形软骨细胞相互渗透生长.肩袖重建术后第8周,C,D,E组的腱骨结合面明显较B组紧密,均可见新骨形成.免疫组化结果:VEGF及bFGF在正常兔的肩袖腱骨面几乎不表达.造模后第2周及第4周,B,C,D,E组VEGF及bF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但C,D,E组VEGF及bFGF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E组VEFG及bFGF的表达水平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8周,B,C,D,E组VEGF及bFGF的表达水平下降,但仍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定结果:B,C,D,E组所有标本最大负荷时均断裂在冈上肌止点缝合处.在各时间点,A组的最大负荷值明显高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肩袖重建术后第2周,B,C,D,E各组间最大负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肩袖重建术后第4周及第8周,C,D,E组的最大负荷值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间最大负荷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组的值明显高于C,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续筋接骨液与APRP均能促进肩袖腱骨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VEGF及bFGF的表达有关;续筋接骨液与APRP联合应用促进肩袖腱骨愈合的能力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续筋接骨液、自体富血小板血浆、肩袖、腱骨愈合
28
R-33(医学研究方法)
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17C1225
2020-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