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87X.2022.11.023
基于"喉肾相关"理论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
IgA肾病[1]目前仍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常见的一种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类型,其中[2]约有30% ~40%的IgA肾病患者在确诊后 20 ~ 30 年后,最终发展成为终末期肾脏病( ESRD).本病[3]的病理特征为免疫荧光下IgA伴或不伴C3在肾小球系膜区沉积,光镜下的病理改变非常广泛,从轻微病变到新月体性肾炎都有可能出现.其分型现多采用牛津分型,即分别通过系膜细胞增生( M)、内皮细胞增生( E)、节段性硬化( S)、肾皮质小管间质性损伤范围( T)、细胞和(或)纤维细胞性新月体比例( C)这五方面来评估病理轻重.本病病程迁延,病情常易反复[4] ,多在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感染后出现病情变化,三者中又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治疗较为棘手.本病在中医上并无直接病名与其对应,但根据其症状,可归类为"血尿"、"水肿"、"尿浊"、"慢肾风"等病.对于本病常因外感复发之特点,中医依据"喉肾相关"理论从喉论治IgA肾病,在临床上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此观点目前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基于此本文拟就"喉肾相关"理论治疗IgA肾病的研究进展进行浅述.
23
2022-1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1021-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