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87X.2022.08.009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作用机制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研究雷公藤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TCMSP平台获取雷公藤的化合物及靶标,经筛选后输入Uniprot获取对应基因Symbol;从GeneCards、OMIM数据库获取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疾病基因,并筛选出交集基因;运用STRING构建PPI作用网络、R软件进行GO富集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运用Cytoscape3.7.2软件绘制"中药-活性成分-治疗靶标"网络图,并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以确定核心基因.结果:经筛选得到雷公藤活性成分29种,靶标基因147个,去重后获得交集基因78个,GO富集分析后共获得符合筛选标准的条目1908条,KEGG富集分析共获得37条.结论:雷公藤主要活性成分是山奈酚、雷公藤甲素、川陈皮素、β-谷甾醇等,治疗的核心靶点包括STAT3、AKT1、TP53、JUN等,涉及脂多糖的反应、细胞间黏附的调节与T细胞活化等多个生物过程,调控TNF、IL-17等信号通路.
雷公藤、慢性肾小球肾炎、网络药理学
23
R737.31;R285.5;R394.2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广东省省级科技计划项目
2022-10-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86-688,后插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