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87X.2019.05.031
特发性膜性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膜性肾病(membranous nephropathy,MN)是临床上常见的成人肾病综合征病理类型之一,其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glomerular basement membrane,GBM)上皮下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和继发性膜性肾病(secondary membranounephropathy,SMN).
IMN是我国目前发病率高,增长最快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在台湾,2014年~2016年间,1 445例肾活检结果显示IMN是原发性肾小球病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病理类型,比例为28.8%[1].山东省2005年~2015年间6 841例肾穿刺病例,IMN占原发性肾小球比例为26.25%,于2012年后一直居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病理类型首位[2].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2003年~2012年间的6 049例肾活检患者的回顾性分析发现IMN在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的比例由16.8%上升到29.35%[3].
然而IMN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并且缺乏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因此良好的IMN动物模型对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下面将近年来IMN动物模型综述如下.
20
国家科学自然基金资助项目81573891
2019-09-1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65-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