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87X.2013.05.037
IgA肾病病理分级研究进展
@@ 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大量IgA 或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沉积为主要特点的临床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多样,肾脏病理活检形态不一,预后也相差悬殊.据统计,IgA肾病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而且每10年约有20%的患者进展到慢性肾衰竭[1].因此病理诊断在IgA肾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最近Reich等[2]研究显示蛋白尿的程度与预后明显相关,蛋白尿>3 g/d者肾功能下降速度是<1 g/d患者的25倍.在过去的25年中,病理学家提出多种IgAN 分类方法,包括半定量积分[3~7]及单纯的等级分类法等[7,8].每种方法各有所长,也存在局限性,故至今尚未得到广泛认同.且病理指标是否较临床指标更具有预后判断价值也一直存在争议[9].
终末期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临床指标、蛋白尿、免疫球蛋白、慢性肾衰竭、预后判断、临床表现、患者、分类方法、病理指标、病理诊断、病理活检、肾功能、理学家、局限性、分类法、半定量、治疗
14
R97;R96
2013-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469-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