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9-587X.2013.05.032
中药复方治疗不同模型致肾纤维化的实验研究进展
@@ 肾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进展性肾脏疾病的最终归宿,其轻重程度决定着肾脏疾病的预后[1,2].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肾纤维化的不同阶段,在众多相关细胞、因子、活性物质的共同参与和调控下,产生了促纤维化和抗纤维化因子的失衡、肌成纤维细胞生成和消亡的失衡、细胞外基质(ECM)生成和降解的失衡,从而依次发生炎性细胞浸润、肌成纤维细胞激活、上皮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ECM的重塑和过度堆积以及肾脏固有细胞凋亡[3].目前,针对其不同环节所确立的西医对策已在动物模型中得到验证[4],但仍缺乏临床广泛应用的证据,而常用的血管紧张素Ⅱ拮抗剂及活性维生素D虽能延缓纤维化的进展,却无法阻断甚至逆转肾单位丢失的进程.与此同时,大量实验证实中药复方在抑制炎症、下调生长因子及肌成纤维细胞表面标志表达、抑制EMT、降低ECM合成、阻断多条信号通路等方面具有明显作用,其作用方式表现为多靶点、多途径,显示出中药复方在防治肾纤维化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广阔前景.
中药复方、治疗、模型、肾纤维化、炎性细胞浸润、进展性肾脏疾病、纤维化因子、血管紧张素Ⅱ、细胞表面标志、细胞转分化、细胞外基质、活性维生素、作用方式、抑制炎症、医学研究、验证、信号通路、细胞生成、细胞激活、细胞凋亡
14
R28;R97
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81173219;科技部中医药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007005;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93107110006;上海市科委创新行动计划项目11DZ1973100;上海高校创新团队建设项目
2013-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454-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