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9691.2023.03.006

重症患者高氧血症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引用
目的 分析重症患者高氧血症的发生情况、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 2017 年 6 月至 2018 年 10 月就诊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进行常规氧疗患者的一般情况、入住ICU时和住ICU期间的血气结果、有无ICU内新发感染、有无机械通气、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ICU病死率等临床资料.按入住ICU 6 h后至离开ICU期间是否发生高氧血症将患者分为发生高氧血症组与未发生高氧血症组[高氧血症的定义为动脉血氧分压(PaO2)≥120 mmHg(1 mmHg≈0.133 kPa)].比较是否发生高氧血症两组患者上述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对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纳入392 例患者,入住ICU时高氧血症占 34.4%(135/392);而ICU内高氧血症占 56.6%(222/392).ICU内发生高氧血症组患者较未发生高氧血症组患者年龄更小[岁:56(39,71)比 62(46,72)],体质量指数更低[kg/m2:21.5(19.5,23.6)比 22.5(20.0,25.0)],有更长的机械通气时间[h:82.0(43.0,161.0)比 67.5(37.8,127.0)]和ICU住院时间[d:6.0(4.0,11.8)比 4.0(3.0,8.0)],机械通气比例、入住ICU时和ICU内PaO2、ICU内吸入氧浓度、入住ICU时和ICU内氧合指数(PaO2/FiO2)、入ICU时动脉血乳酸(Lac)、ICU内新发感染比例均相对更高[机械通气比例:86.0%(191/222)比 71.8%(122/170),入住ICU时PaO2(mmHg):110.5(85.5)比 76.0(41.8),ICU内PaO2(mmHg):138.0(29.0)比 76.0(22.8),ICU内吸入氧浓度:0.33(0.15)比 0.30(0.15),入住ICU时PaO2/FiO2(mmHg):279.5(173.0,400.0)比 208.0(153.0,305.0),ICU内PaO2/FiO2(mmHg):436.7(348.0,528.0)比 249.0(190.0,331.0),入住ICU时Lac(mmol/L):2.5(2.9)比 1.7(2.2),ICU内新发感染比例:45.0%(100/222)比 31.2%(53/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发生高氧血症组与未发生高氧血症组ICU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7%(26/222)比 12.4%(21/170),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优势比(OR)=0.986,95%可信区间(95%CI)为 0.973~0.999,P=0.032)和体质量指数(OR=0.928,95%CI为 0.872~0.986,P=0.017)是重症患者发生高氧血症的保护因素,而入住ICU时PaO2(OR=1.012,95%CI为1.007~1.017,P<0.001)、入住ICU时Lac(OR=1.103,95%CI为 1.013~1.208,P=0.029)、ICU内吸入氧浓度(OR=1.018,95%CI为 1.002~1.035,P=0.034)是影响ICU内患者发生高氧血症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入住ICU时PaO2 和ICU内吸入氧浓度对高氧血症的发生有一定的预测价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和95%CI分别为 0.684(0.635~0.729),0.617(0.567~0.665)];当截断值分别为 82.00 mmHg、0.28 时,其敏感度分别为 71.2%、80.0%,特异度分别为 59.54%、46.24%.结论 ICU内高氧血症可能会对重症患者产生不利影响,入住ICU时PaO2、Lac和ICU内吸入氧浓度是发生高氧血症的危险因素.

重症患者、高氧血症、发生率、临床特征、危险因素

30

R743.3;R512.91;R654.2

2023-08-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82-286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1008-9691

12-1312/R

30

2023,30(3)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