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9691.2016.03.007
茵陈蒿汤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茵陈蒿汤在治疗脓毒症相关肝损伤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住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重症医学科诊断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茵陈蒿汤治疗组,每组20例.常规治疗对照组按照2012年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治疗指南进行标准治疗,包括抗感染、液体复苏、血管活性药物等及其他对症治疗;茵陈蒿汤治疗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鼻饲茵陈蒿汤(茵陈18 g,栀子9 g,生大黄9 g),每日1剂,连续使用7d.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d和7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肝功能、腹腔内压、肠内营养热卡数、痰培养和尿培养情况、肠道菌群移位率,治疗终点的实际病死率、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住院时间.单因素分析影响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出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治疗后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腹内压均较治疗前降低,肠内营养热卡/体质量比值较治疗前升高,且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治疗后7d反映器官功能损伤各项指标的变化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更显著[AST (U/L) 102.5±12.6比175.4±18.5,ALT(U/L)127.6±15.5比180.9±16.3,TBil (mmol/L) 15.7±3.6比23.0±4.7,DBil (mmol/L) 6.9±3.4比9.2.±3.5,腹内压(mmHg,1 mmHg=0.133 kPa) 10.6±2.5比14.4±2.1;肠内营养热卡/体质量(kJ/kg)比值106.69±15.90比63.60±14.64,均P<0.05];茵陈蒿汤治疗组的肠道菌群移位率[25.0% (5/20)比55.0% (11/20)]、实际病死率/预期病死率[(0.50±0.03)%比(0.86±0.07)%]、ICU住院时间(d:20.2±5.9比28.9±8.2)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对照组(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与患者死亡和ICU住院时间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茵陈蒿汤治疗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的死亡(r=-0.465,P=0.03)和ICU住院时间(r=-0.412,P=0.034)均呈负相关.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Ⅱ)评分与脓毒症并发肝损伤患者死亡(r=0.335,P=0.03)和ICU住院时间(r=0.389,P=0.04)均呈正相关;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患者使用茵陈蒿汤治疗后可以使死亡风险降低25%[优势比(OR) =0.75,95%可信区间(95%CI)=0.85 ~ 1.24,P=0.012].结论 茵陈蒿汤能显著改善脓毒症相关肝损伤患者的肝功能,提高肠内营养耐受性,降低腹内压和防止肠道菌群移位,且能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ICU住院时间.
茵陈蒿汤、脓毒症、肝损伤、肠道菌群移位、肠内营养、病死率
23
R5 ;R57
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YKK13158
2016-08-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4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