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8-9691.2001.02.001
脑梗死临床处理中的若干问题
@@尽管WHO在《卒中——1989》中明确指出:“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动物模型 中的手术或药物,对脑梗死已经发生后都能取得一律的疗效”,但如果临床医生能够正确掌 握整体观念和个体化治疗原则,就能大大降低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目前在全国乃 至全球对脑梗死的治疗还没有一个完全统一的标准,根据在488张病床的中风病房中遇到的 一些实际问题,笔者进行了总结归纳,愿与大家商榷。
1 必须强调的几个原则
1.1 争分夺秒:近年提出的“时间窗”(time windows)概念,在国外又称为“治疗窗”(treatment win dows),有些医生对这个概念意识不强。很多人对脑梗死抢救时间概念的重视远不如对待急 性心肌梗死积极,这是影响治疗效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众所周知,脑细胞对缺氧比心 肌细胞更敏感,几分钟的完全性缺血就会导致脑细胞的彻底坏死。因此,早一分钟救治就可 以减少一部分脑细胞的死亡,从而多一分好转、致残程度降低的希望。从接诊的那一刻起, 必须加快每一项检查速度,如有条件,高级的磁共振成像(MR)可以解决超早期诊断问题。即 使没有MR的条件,CT尚未显示出明显的低密度灶,只要根据病史和临床体征判断为脑梗死, 就应迅速果断地将救治措施落实到患者身上。特别提醒抢救脑梗死比抢救心肌梗死更要抓紧时间。
脑梗死、临床处理、脑细胞、治疗原则、性心肌梗死、抢救、时间概念、磁共振成像、致残程度、治疗效果、整体观念、诊断问题、临床医生、临床体征、救治、患者、动物模型、低密度灶、措施落实、致残率
8
R74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