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性论的价值缺失与权力指向——从《庸》《孟》互诠的遮蔽说起
"天命之谓性"在《中庸》的 目的论结构中代表着一种终极善的追求.《庸》《孟》对"性"的互诠唯有在主体视域内才能保住"性善"说的价值意味,当其转变为面向人类群体的说明时,"性善"也就转变为"天命之谓性"的注脚,而强调的是对道德权威的向往以及一种与"扩充善"相背的"杜绝恶"的道德实践态度.这导致在政治领域,道德践履只是服从律令,个体生命只是杜绝恶的改造对象,圣人及其代表的终极善传统只是被用来肯定权力存在的正当性.发现性善论的权力主体意义,将更有助于儒家政治理念的革新.
天命之谓性;性善;《中庸》;《孟子》;目的论;政治权力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明代士大夫话语体系转型研究》;泰山学者工程专项经费资助课题
2021-08-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2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