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儒以义理释《论语》之滥觞——论胡瑗的《论语》诠释
孔子评价高柴、曾参、子张和子路的特点时分别用了四个字(愚、鲁、辟、喭)指出了四人的缺点.这实际上与"性命"关系不大,但胡瑗却从中"体贴"出了"性命"之理.胡瑗释《论语》"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时说:"古之取人以德,不取有其言,言与德两得之.今之人两失之."经过研究发现,胡瑗"今之人两失之"之语确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四库馆臣"以义理为宗"作为胡瑗《周易口义》的一个重要特点,其实,这一全新的解经方法是胡瑗解经的特色.以《论语说》而言,虽并未完全放弃训诂,然而若从整体看,胡瑗解《论语》则不再只是"稍傅以义理",而是"以义理为宗".从《论语》学史上看,无论是胡瑗对《论语》字词的创新性解释,还是"义理为宗"的解经方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理学家(尤其是朱熹).
胡瑗、《论语说》、义理、性命、共治、朱熹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仁学发展史多卷本"批准号:19ZDA024阶段性成果
2021-06-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42-4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