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九渊《春秋》“讲义”的经学思辨
不论是“六经注我”还是“我注六经”,“六经”及其“注”本身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题.陆九渊积极评价唐代《春秋》学的发展,要求区分实理与行事,“知本”明理是治学的根本所在.“先立乎其大”的“大”并不与心划等号,它其实是指心中所具之理.陆九渊《春秋讲义》的中心在“讲”义.义或礼义作为“中国”的标志,体现了华夏优越感和民族自信心.“实理实说”,孔子修《春秋》是包括匡扶正义的霸业在内的.但在华夏内部,则重在君臣大义与维护它的礼制制度.陆九渊不满于汉儒天人感应论走向歧途的牵强附会,但更在意人们对天人感应神圣性的疏忽和懈怠.他要求从宇宙论的根源去看待灾异,而这根源实乃发明圣人之心而来,最后则落实到君王救助灾异的主体职责上.
《春秋》、实理、礼义、天人感应
2020-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