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学史叙述的分断与孔子之义的比附式诠释——清代今文经学发展脉络新探
本文对晚明以降中外思想交流与清代今文经学发展之间的主要关联节点做了简要的梳理,勾勒了“大同立教”在近代中国流变的复杂线索.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挪用今古文之争的议题,以秦始皇“焚书坑儒”为节点,将儒学史一截为二,认为暴秦之后的儒学发展悖离了孔子之义,同时以天主教义比附孔子“五经”之义,试图重构道统.此种努力,激发了泰西思想与今文经学的互动和对话.庄存与对“上帝”的论述,及戴望承续其师宋翔凤阐释孔子“太平”之义,与太平天国运动争夺“太平”的阐释权,是两个重要例子.康有为的“大同立教”论述“翻转”了利玛窦等人以“秦火断裂论”为主要特点的儒学史叙述,将其转变为中国文明吸纳西方文明的一种“思想容器”,以此重构中国文明的自主性.
孔子之义、道统、太平、大同立教、阐释权
2019-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1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