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有关《论语》“三年无改”章诠释中的义理探究与经世关怀
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中,历代学者常以诠释经典的方式,深入开掘经典的思想内涵与精神价值,承续历史传统,解答现实课题,以回应时代挑战.南宋的学术思想大家朱子,即将其思想创获,融入所编撰之《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后历史,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论语》“三年无改”章,乃孔子对“观人”与“孝行”所作之议论.然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究竟为孔子所提出的一条普遍性的孝道原则,还是针对具体人事背景而发的有为之言?由于当日言说语境失载不详,从而使本章内含不同诠释之可能.在以儒家的伦理理念为政治正当性基础的历史时期,经典的教诲常被作为权威性原则,被用以对现实问题做出判断与抉择.北宋元祐时期,即位的哲宗应如何处理其父神宗之政的问题,借由本章经义的理解分歧,曾在持不同政见的新旧两党之间产生激烈的论争.南宋时期,孝宗与高宗父子在“战”、“和”问题上的政见对峙,或亦曾对朱子有关《论语》本章之诠释产生微妙的影响.本篇论文,经由细致梳理朱子有关本章诠释先后变化、不断深入之历程,力图对其中所蕴含的义理思想与经世关怀进行深入考察.
论语、学术思想史、诠释、四书章句集注、历史传统、经典、正当性基础、孝道原则、现实问题、现实课题、思想内涵、时代挑战、南宋时期、伦理理念、孔子、精神价值、权威性、普遍性、中国、政治
K20;B24
2017-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9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