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藏传佛教四续部分类之形成及其印度源流
一众所周知,藏传佛教总体上可分为显密二乘,前者所依据之教法体系统称为”经部”(mdo sde,亦称”契经”),而后者所据则统称为”续部”(rgyud sde).面对这体系庞杂的两部教法,如何将其分类整理、判定次第,是西藏人必须解决的问题.如我们所见,藏人在宗义学(grub mtha”)体系的框架下将经部明确地判出了中观(dbu ma)、唯识(sems tsam)等部居①,针对续部,他们也同样做出了次序井然的判别.对于当今学界而言,要想系统而全面地把握藏传佛教中密教体系的历史演变及其内容架构,就必须对其续部的建立有清晰的了解.遗憾的是,大多数学者已默认目前通行的”四续部”(事续、行续、瑜伽续、无上瑜伽续)之说为藏传密教一成不变的划分模式,却忽视了续部建立历史演变的复杂过程及其形态的多元化,这种想当然的做法显然不利于我们深入而恰当地理解藏传密教.本文将逐次梳理历史上不同时期有关续部建立的文献,理清其间微细的脉络,从而揭示其流变直至定型的过程,并明确续部建立的理趣与意义.
2015-12-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56-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