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理同气异”到“一本万殊”——论朱熹与黄宗羲对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的回应
在佛教“一切众生悉有佛性”思想的影响下,对于人物之性,朱子提出了“理同气异”和“气异理异”的说法,一方面来回应佛教,另一方面则维护孟子的“人禽之辨”.但“理同气异”与孟子的人性论有着本质区别,从而使儒家的性善论走向泛性善论.黄宗羲则根本否定了朱子的说法,他从“天人一气”的角度出发,指出人物之性是“一本万殊”的,即人物之性都来源于一气,但人之所禀是“有理之气”,而物之所禀则是“无理之气”,故惟有人具有仁义礼智的道德属性,而草木禽兽只有知觉运动,从而使理学的人性论又回到孟子的性善论中去.
朱熹、黄宗羲、理同气异、气异理异、一本万殊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儒释道三教关系史研究”项目编号:11JZD005.
2015-07-0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