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山三论学派与道教重玄学初探
一般认为,道教重玄学延续着魏晋玄学的有无之辨,借鉴吸收佛教中观般若学“双遣双非”的思维方式,通过阐释《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在南朝时造就了道教哲学中一支独特的学术思潮.到了唐代,重玄学在道教学者成玄英、李荣、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杜光庭等人那里被纯熟地运用着,成为道教追求精神超越的一种理论依据,以清静之心修道成仙,推进了其后宋代道教内丹心性学的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今天,对道教重玄学的研究已取得众多的成果,但笔墨的重点主要在隋唐道教思想家.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是,重玄学为何会在南朝道教中逐渐兴起?如果南朝既是摄山新三论学传承流播的时期,也是道教重玄学构建经教体系的时期,那么,从江南地区佛道日趋交融的氛围中,来考察摄山三论学对江南道教的影响,是否可以寻找到一条新的研究思路,既加深对南朝佛道关系的了解,也更好地揭示道教重玄学的源起发展及其理论内涵?本文力图对此作一探讨,以求教于方家.
国家“十二五”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江苏道教文化史”项目批准号12AZJ002
2014-04-1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57-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