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寓言化——对《庄子》历史论述的一种解读
尽管老子出身史官,尽管庄子讲的历史故事洋洋大观,从三代圣贤,春秋君臣,孔门师弟,以及各种或著诸史乘或不见经传的隐者、凡人甚至暴君、小人,远超过先秦其它家派的论述,但道家对中国史学的贡献,很少为人称道.不像儒家,不但《春秋》著作权往往归属圣人,司马迁更把自己的史公事业同继承孔子的精神传统联系起来,而对道家同史学的联系,则甚少置喙.①然而,在哲学领域,儒道争雄,几乎旗鼓相当.章太炎就在史学上推崇儒家,强调"孔氏之教,本以历史为宗";②而在哲学上则心仪道家,甚至"以为仲尼之功,贤于尧、舜,其玄远终不敢望老、庄",③所以有自誉为一字千金的《齐物论释》之作.本 文的努力,是以《庄子》寓言为对象,试析为什么大谈历史的庄子,其贡献竟然与史学无缘.其背后,不仅关乎对历史的态度与史学的特征,同时还依托着人生的体验与哲学的立场.换言之,对庄周历史论述的解读,同时也将加深对其哲学特质的认识.④同《论语》比较,是我们分析的方便途径.
2013-07-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