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苏辙《论语拾遗》的诠释特色

引用
苏辙(1039 ~1112),字子由,号颖滨遗老,曾任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大中大夫等职.著有《诗传》、《春秋传》、《论语拾遗》、《孟子解》、《龙川志略》、《古史》、《老子解》、《栾城文集》等.其中《论语拾遗》成于苏辙晚年,共二十七章,皆阐发己见之作,成为苏氏《论语》学流传至今的完本,体现了苏氏蜀学的特色. 苏辙出身于学风较为自由的巴蜀地区,尽管深受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但对佛道思想亦多有吸收,遂形成明显的三教调和的倾向.如他曾说:"东汉以来,佛法始入中国,其道与《老子》相出入,皆《易》所谓形而上者,而汉世士大夫不能明也.魏、晋以后,略知之矣.好之笃者,则欲施之于世;疾之深者,则欲绝之于世.二者皆非也.老、佛之道与吾道同而欲绝之,老、佛之教与吾教异而欲行之,皆失之矣."①"道之于物无所不在,而尚可非乎?虽然,蔑君臣,废父子,而以行道于世,其弊必有不可胜言者.诚以形器治天下,导之以礼乐,齐之以政刑.道行于其间而民不知,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泯然不见其际而天下化,不亦周、孔之遗意也哉?"②这就是说,儒、释、道三家在形而上的层面上是相通的,皆是用来修身的,而治天下则须用形而下的礼乐及政刑.如果一味佞佛笃道,而施之于世,导致身灭国亡,那是因为不懂得这种道理;由此便归罪于老、佛,也同样是没有道理的.由此出发,苏辙"形成以儒治世、以佛道修心、养身的特殊生活型态",这"也成为他诠释经典的一大特色".③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代《论语》诠释研究"11BZX047

2013-06-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21-25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哲学史

1005-0396

11-3042/B

2013,(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