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5-0396.2003.01.011
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父子关系及诠释的面向——从“父为子隐,子为父隐”说起
@@ 中国传统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诠释方面,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两种立场之间的冲突始终存在,而从八十年代以来国际学坛的走向来看,以新儒家为代表的普遍主义的诠释方法和立场,明显地占了上风。普遍主义的诠释体现了一种将儒家思想哲学化、形式化,使之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摆脱历史因素的纠缠的努力。此种努力又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强调“道统”的超越性品格,认为儒家思想及其发展与具体的历史情境和社会结构之间并没有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二是否认儒家思想中包含着某种以血缘差等为基础的特殊主义伦理学,强调“仁者爱人”的普遍性与超越性,认为“仁学”所凸显的“爱有差等”原则只是具有某种“能近取譬”的方法论意义。此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儒家思想的……
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父子关系、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诠释方法、超越性、社会结构、仁者爱人、历史因素、历史情境、爱有差等、哲学化、形式化、新儒家、普遍性、伦理学、近取譬、方法论、品格、基础
B2(中国哲学)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5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