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5-0396.2002.03.012

文本诠释与理论转移--中国哲学文本诠释三例

引用
从理论发展的角度看,孔子有一些道德概念可被发展成心性论,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论.又如孟子有一些有关心性的论旨,但他本人却没有成型的"心性与天道相贯通"的形上学.寻求"了义"或"本义"除了掌握经典传统中的理论基型(包括基本概念与基本论旨)之外,也要确定某一被诠释的经典所包含的理论或可被理论化的论说是否经过诠释后满足一些理性的条件.这些条件包括"内部融贯性"、"架内指涉的相应性"及"完备性"等,其中"内部融贯性"更是掌握"了义"或判别有效诠释的一个至为重要的必要条件.经由此一判准,我们往往可以判定某一经典被诠释为包含某一理论之说法是否合理,以及是否有理论(的理性)重建及理论(的典范)转移的问题.本文分别以僧肇的《物不迁论》、张载的"理气论"及王阳明的"心外无物说"这三个中国哲学史上三次经典诠释的个例,来说明违反"内部融贯性"而产生理论转移或歧变的问题.

物不迁、性住、性空、气、太虚、天成、灵窍、心外无物

I0-;B9

2006-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107-11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哲学史

1005-0396

11-3042/B

2002,(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