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8-0651.2012.05.159
经济学对“理性”的认识过程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始于1776年——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1].接下来的100年里,斯密提出的竞争性市场(competitive market)概念,经过大卫·李嘉图、托马斯·马尔萨斯、弗里德里克·巴师夏以及卡尔·马克斯等学者的努力,逐渐被学术界、商界广泛接受.经济学在其自身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次革命:首先是“边际主义”学者英格兰的威廉·史丹利·杰文斯、法国的里昂·瓦尔拉斯和奥地利的卡尔·门格尔分别在著作中提出边际价值(marginal values)(该价值区别于以往文献中关注的总价值或者平均价值)在决定消费水平、生产水平和价格水平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生活在十九世纪上叶的大卫·李嘉图开始对经济学进行形式化改造,成为一门演绎科学,自此,经济学研究开始基于简化后的基本假设,他的成果汇集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2]一书中;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在其1890年出版的经典教科书《经济学原理》[3]中将经济学者中新兴出现的图表分析方法进行大力推广,最终成为该学科经典的研究方法.
政治经济学、平均价值、学者、李嘉图、出版、经济学原理、经济学研究、演绎科学、学科、消费水平、瓦尔拉斯、生产水平、三次革命、马尔萨斯、卡尔、经典、价值区别、价格水平、基本假设、分析方法
F830.91(金融、银行)
2012-10-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16,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