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703/j.0255-2930.2018.04.008

突发性耳聋案

引用
患者,男,26岁.就诊日期:2016年10月26日.因"突发性右耳听力丧失11 d"就诊.现病史:11 d前,因感冒后突发右耳听力完全丧失,鼻塞,流清涕,无视物旋转,无恶心、呕吐,无耳痛,无耳流脓.遂至华西医院就诊,行听力学检测、头颅MRI等检查后,诊断为"突发性耳聋",予以营养神经、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等治疗(具体治疗不详)10 d后,右耳听力无改善,遂至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刻下症:右耳不能感知外界任何音响,偶有眩晕,神差,面色淡白,眠差,纳可,大便稀,舌质淡嫩、苔白腻,脉滑.辨证:脾气亏虚,风邪外袭.治则:益气健脾,祛风散邪.采用苇管灸结合传统针刺疗法.取穴[1]:听会、中渚、翳风、足三里、百会.操作: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选用直径0.30 mm、长25 mm的毫针直刺双侧听会、中渚、翳风、足三里,深度10~20 mm,百会平刺5~10 mm,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留针20 min.针治过程中同时施灸.选择长50~60 mm、外径4~6 mm的芦苇杆制作苇管器:苇管的一端削制呈半个鸭嘴形,以置放艾绒,另一端截平,并用砂纸打磨平滑,将苇管平齐端一侧置于外耳道内,周围填塞棉花以固定苇管、隔绝空气及防止烫伤.用优质艾绒制成黄豆粒大小的艾炷,置于苇管鸭嘴形的一端,用线香点燃,使外耳道内有温热感为宜.艾炷燃灭1炷计为1壮,更置艾炷续灸,每次灸5~9壮.施灸过程中,患者自觉热流传入耳内,当灸到5壮以上时,耳内滋滋发响,此时效果更佳[2].隔日1次.第2次施灸至第6壮,患者自觉耳内滋滋作响.于第4次治疗后,右耳可以听到比日常交流略高的声音.第7次施灸过程中,患者诉右侧率谷穴处有热流向外扩散感.行第8次治疗时,可用正常分贝的言语交流.每次施灸过程中,均有热流传入耳内.10次治疗后,可用患耳接听电话.共治疗12次,右耳听力恢复正常,面色红润,无头晕症状,纳眠可,大便成形.分别于治疗结束后2、4、8周随访,听力正常,无复发.

耳聋、突发性、苇管灸、针刺疗法

38

R246.8(中医临床学)

2018-05-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页

37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针灸

0255-2930

11-2024/R

38

2018,38(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