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理论与“相对穴”
根据经脉循行规律、经络与腧穴的关系,总结提出针灸临床上一种新的配穴形式“相对穴”,旨在丰富针灸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相对穴”是指四肢内外侧或躯干前后方相对位置上的部分针灸腧穴,如内关与外关、曲池与少海、阴陵泉与阳陵泉等.这些穴一个位于阴经,一个位于阳经,阴阳相对或阴阳表里相对.“相对穴”在描述定位、临床治疗方面古今皆有应用,其理论基础是经脉理论和阴阳学说,其中阴阳是其核心.“相对穴”调整阴阳特点有:①阴阳并治,气血同调;②从阴引阳,从阳引阴;并且具有腧穴定位知一晓二、操作一边一针(对刺)或一针二穴(透刺)、应用方便、取穴少、疗效好的作用特点.
经脉理论、腧穴、相对穴、针灸疗法
31
R224(中医基础理论)
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资助项目2007004
2012-03-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139-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