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针刺方法对中风患者手痉挛影响的对比研究
目的:观察内关穴不同针刺手法治疗中风患者手部痉挛的疗效.方法:将172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纯针刺组(36例)、慢速捻针组(34例)、快速捻针组(30例)、单纯提插组(35例)和提插捻转组(37例).均取内关穴,每天针刺2次,每次5分钟,并配合康复训练.以修订的Ashworth量表和Fugl-Meyer(FMA)手功能评分评定疗效.结果:手痉挛即刻有效率和治疗8周后有效率单纯针刺组分别为66.7%、55.6%,慢速捻针组为82.4%、85.3%,快速捻针组为96.7%、90.0%,单纯提插组为80.0%、82.9%,提插捻转组为94.6%、91.9%,快速捻针组与提插捻转组疗效优于其他3组(P<0.01).治疗后Ashworth量表分级和FMA评分提插捻转组、快速捻针组均优于其余3组(P<0.05,P<0.01),且提插捻针组和快速捻针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针刺内关穴有非常肯定的即刻效应,提插捻转手法与快速捻转手法对痉挛的抑制效果最佳.
穴、内关、中风后遗症/针灸疗法、肌痉挛/针灸疗法、针刺方向
28
R246.6(中医临床学)
2008-11-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03-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