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机制研究进展
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免疫机制进行分析总结.查阅中英文文献,对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drug-induced thrombocytopenia,DITP)相关机制研究的文献进行分类和归纳.目前的研究认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主要有3种发病机制,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骨髓抑制性血小板减少症,其中以免疫介导机制的较为多见,且作用机制错综复杂,又可根据抗原类型的不同分为6种,即半抗原型、药物相关性抗体型、血小板表面糖蛋白GPⅡb/Ⅲa结合型、药物特异性抗体型、自身抗体型和免疫复合物型,代表药物有奎宁及其衍生物、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阿那格雷、抗抑郁药、肝素以及其他药物.DITP的机制的研究较少,且尚不十分明确,多数认为是由免疫系统参与和介导,进一步的研究仍有待继续.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免疫机制
33
R969(药理学)
2014-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874-1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