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中的关联域:从巴洛克到20世纪——艾夫斯、巴托克、欣德米特与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
一部作品耐人寻味的关键,在于作曲中实现的独特而符合时代精神的完美性.巴赫的《C大调前奏曲》由于形式上的“高贵的简单”成为音乐史上难以超越的经典,古诺的改编实际上与原作本质相悖,成为了“伪劣艺术品”.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浪漫主义的“独创性危机”,作曲家“沉默”了.他们致力于从过去寻找突破口,“新古典主义”兴起.艾夫斯、巴托克、欣德米特再次从巴赫《C大调前奏曲》中寻找灵感,由于他们的独特个性特征,使各自的作品在巴赫作品的基础上完成了完美的“弑父”,成功摆脱了巴赫的影响,从而形成对其的误读、评论和疏离,建立起富有个性特征的音乐作品.这是20世纪上半叶的精神诉求,他们通过成功地超越前辈,完成了自我话语更新.
互文性、误读、影响的焦虑、独创性
1
J62;J60
2017-03-0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7页
11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