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功能、血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究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PCI)前后的血小板功能、血流变学指标检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9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思明分院进行介入治疗的20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后24 h的血管造影效果分为有效组(n=103)与无效组(n=97).比较两组冠心病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前后的血小板功能指标、血流变学指标变化.结果 冠心病患者表现为血小板功能和血液流变性异常.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集聚率、P选择素、糖蛋白Ⅱb/Ⅲa)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小板功能指标(血小板集聚率、P选择素、糖蛋白Ⅱb/Ⅲa)和血流变学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有效组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前后的血小板功能、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可反映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同时可为术后患者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冠心病、血小板功能、血流变学指标、冠状动脉造影
11
R541.4(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2021-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26-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