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2095-0616.2019.19.011
调节胆汁酸代谢及肠道菌群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探讨调节饮食-胆汁酸-肠道菌群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 随机选择小鼠40只,分四组,每组10只,Ⅰ组采用普通饲料;Ⅱ组采用高脂饲料;Ⅲ组普通饲料,并给予头孢曲松钠.Ⅳ组高脂饲料,同时应用头孢曲松钠.喂养12周,采血化验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谷氨酰氨基转移酶(AST)、胆汁酸(TBA)、脂联素、粪便胆汁酸水平,行肠道菌群培养比较,并测定肝匀浆组织血脂成分.根据Ⅳ组方式喂养小鼠32只,12周后均停用抗生素,给予普通饮食、无菌水,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四组,每组8只,A组为对照组;B组给予熊去氧胆酸;C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D组给予熊去氧胆酸及枯草杆菌二联活菌.ABCD四组小鼠均饲养12周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Ⅱ、Ⅳ组小鼠,TG、ALT、AST、TBA、粪便胆汁酸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Ⅲ组ALT、AS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ALT、AST、TBA,C组TG、ALT、AST、脂联素,D组TG、ALT、AST、TBA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粪便胆汁酸水平较A组有明显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各组与对照组比较肝匀浆血脂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组肠道菌群失调明显,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下降明显,肠球菌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组肠道菌群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肠道菌群、胆汁酸代谢与NAFLD发生发展相关,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及胆汁酸水平可以改善肝脏脂质代谢及肝功能,促进肝脏恢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胆汁酸、肠道菌群、益生菌、熊去氧胆酸
9
R575.5(消化系及腹部疾病)
吉林省吉林市医疗卫生指导性计划项目201737145
2019-11-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6-4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