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心室失同步化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研究
目的:探讨心脏起搏器综合征患者心室失同步化和收缩功能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因慢室率心房颤动(房颤)而安置VVI型起搏器的患者152例中,产生PMS患者19例(PMS组),其他133例未产生PMS的患者中,随机选取20例患者(无PMS组),另选取20例房颤未安置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用组织多普勒影像技术测定左、右心室侧壁和室间隔的收缩峰值速度(Vs)、加速度(As)和达峰时(Ts)。结果 PMS组与无PMS组左、右心室侧壁的Vs、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与无PMS组之间Vs、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Vs、As比较室间隔收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S组与无PMS组左、右心室侧壁与室间隔Ts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PMS组与无PMS比较,左室侧壁与室间隔T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右室侧壁与室间隔Ts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失同步化是PMS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心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和左室失同步化并不重要。
心脏起搏器综合征、心室失同步化、收缩功能
R541(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
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一般项目201210515000709。
2013-12-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4-4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