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29/j.issn.1003-3289.2022.04.025
儿童肌纤维瘤(病)影像学及临床表现
目的 观察儿童肌纤维瘤(病)影像学及临床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确诊肌纤维瘤(病)患儿的C T、M RI及临床资料,观察其特征性表现.结果 16例均见全身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浅表肿块,其中13例单发病灶多位于头面部、四肢,3例多发病灶均位于四肢和躯干且累及骨骼;肿块可呈正常肤色、红色或淡紫色,质硬,活动度差,多不伴疼痛、发热及皮温升高.平扫C T肿块呈混杂密度,实性部分呈稍低密度,11例(11/16,68.75%)病灶伴囊变,6例(6/16,37.50%)伴钙化;增强C T扫描,病灶多呈中、重度不均匀强化,周边多明显强化.M R平扫中肿块均表现为混杂信号;增强后病灶均呈不均匀强化,且周边强化明显.3例病变累及骨骼,影像学见骨质密度减低区/稍长T1长T2信号,边界清晰,无明显骨膜反应,增强后多呈中、高度强化.结论 肌纤维瘤(病)多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多表现为头面部和四肢单发、无痛性结节,可呈正常肤色、红色或淡紫色,亦可多发并累及骨骼;C T/M RI可呈密度/信号不均的实性肿块,血供丰富,多伴囊变,增强后多呈中、高度强化,周边强化明显.
肌纤维瘤、肌纤维瘤病、儿童、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38
R738.7;R445(肿瘤学)
2022-05-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79-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