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29/j.1003-3289.201709126
CT评估成人后髁导静脉及其骨管
目的 基于头颈部CTA评估成人后髁导静脉的解剖学特征.方法 分析254例受检者(508侧)的头颈部CTA资料,经多平面重建后评估后髁导静脉的发生情况、走行、长度、截面积、内口连接位置及其与静脉回流优势和颈静脉球窝高位的关系.结果 254例(508侧)中,后髁导静脉发生率为50.98%(259/508),性别、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双侧37.40%(95/254);走行为S型者175侧,直线型14侧,不规则型70侧;后髁导静脉中位长度为2.14(1.04,2.97)cm,中位截面积7.55(4.93,11.68)mm2;后髁导静脉内口与乙状窦下曲段连接43侧(43/259,16.60%),与颈静脉球连接149侧(149/259,57.53%),与二者交界处连接67侧(67/259,25.87%);脑静脉回流优势侧(116/218,53.21%)与非优势侧(143/290,49.31%)间同侧后髁导静脉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9);在19侧粗大后髁导静脉中,14侧脑静脉回流为同侧优势型,粗大与非粗大后髁导静脉间静脉回流优势侧所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颈静脉球窝高位侧后髁导静脉出现率(158/288,54.86%)高于无高位侧(101/220,45.91%;P=0.028).结论 后髁导静脉不同个体间变化差异大,CT可清晰显示其解剖学特征.
后髁导静脉、颈静脉球窝高位、回流优势、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34
R813;R814.42(放射医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61527807;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17G50024;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培养工程Z141107001514002;北京市医院管理局“使命”人才计划SML20150101;北京学者京人社专家发[2015]160号
2018-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985-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