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3929/j.1003-3289.2016.09.002
大鼠局灶性脑创伤早期的DTI和1H-MRS的特征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创伤性脑损伤(TBI)早期创伤灶周围区的DTI和1 H-MRS参数随时间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创伤组16只、对照组8只.创伤组制作大鼠液压冲击脑皮质损伤动物模型,于两组模型制作后1、3、5h行DTI和1 H-MRS扫描,分别测量伤侧病灶周围区及健侧半球对应部位的DTI参数ADC值、FA值和1 H-MRS参数N-乙酰天门冬氨(NAA)/肌酸(Cr)、胆碱类化合物(Cho)/Cr和乳酸(Lac)/Cr,对照组测量双侧大脑半球相应部位各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创伤组伤后1、3、5h创伤侧病灶周围区与健侧对应部位比较,ADC值均降低、FA值均升高(P均<0.05);NAA/Cr均降低、Lac/Cr均升高(P均<0.05),Cho/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创伤灶周围区伤后3h较1h的ADC值降低(P<0.001)、FA值升高(P=0.002),伤后5h较3h的ADC值升高(p-0.005)、FA值降低(P=0.012).对照组双侧大脑半球各时间点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大鼠脑皮质局灶性损伤后1~5 h创伤灶周围区存在微观结构及代谢变化,创伤灶周围区的继发性脑损伤于伤后1h已发生,而伤后3h可能有所加重.
脑损伤、扩散张量成像、磁共振波谱成像、动物实验
32
R445;R-332(诊断学)
2016-10-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1320-1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