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321/j.issn:1003-3289.2009.06.008
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
目的 探索125I粒子植入对兔正常肝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36只,随机分为3个实验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9只.实验组兔行经皮肝穿刺后植入放射活度分别为0.6、0.9、1.4 mCi的125I粒子,其中1.4 mCi为两枚0.7 mCi的粒子紧密并排植入形成,对照组植入1枚空粒子.粒子植入后2、4、8、16周时抽取耳缘静脉血,行血常规和肝、肾功能检测;4、8、16周时分批处死动物,取出粒原旁肝组织行光镜、电镜及凋亡检测.结果 ①1.4 mCi粒子植入2周时谷丙转氨酶(ALT)显著升高(P<0.05),4、8、16周时降至术前水平,该组其他血液化验指标未见明显改变;其他组别的各项血液化验指标植入前后均未见明显改变;②光镜下观察显示粒子植入前后除汇管区可见炎症细胞浸润外,未见明显肝细胞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显示1.4 mCi组4、8、16周时可见相似的肝细胞凋亡超微结构变化,其他组别未见明显的超微结构改变;凋亡检测显示与其他组别相比,1.4 mCi组4周可见明显的细胞凋亡(P<0.05),而该组8周、16周时凋亡细胞指数显著升高(P<0.05),16周时凋亡与8周时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组均未见明显凋亡现象.结论 肝脏植入125I粒子是一种安全的微创技术,但应避免高活度的粒子(活度大于0.7 mCi)植入时出现重叠现象,以预防局部肝组织受到损伤.
125I粒子、组织间照射、肝肿瘤
25
R333.4;R-332(人体生理学)
2009-07-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94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