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喉镜图像主观评估
1878年Oertel发明了动态喉镜,至今100多年来,动态喉镜得到了长足的发展[1].目前动态喉镜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经成为喉发音功能检测的常规检查之一[2].由于声带振动频率达到80~1024 Hz,根据Talbot定律,每个图像可以在视网膜上保留0.2 s,也就是说,如果物体的振动频率>5 Hz时,人的肉眼无法看清它振动时的清晰图象.动态喉镜正是利用与声带振动频率稍有差别的闪光照射声带,从而产生声带振动速度减慢的假像,便于医师对于嗓音疾病作出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3~7].目前对于动态喉镜图像的评价主要有主观评估和客观测量两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动态喉镜图像客观定量研究进展迅速,近年来动态喉镜客观定量分析研究主要集中在发声相声门面积和黏膜波速度测量,以及声带的宽度、长度测量等方面[8~11].虽然动态喉镜客观评估较精确、客观且定量,但无法全面评估动态喉镜各项观察指标.目前临床应用较为广泛的仍是动态喉镜的主观评估方法,其中动态喉镜评估表的设计和检验是主观评估法的研究重点[12].
动态镜检查(Stroboscopy)、喉镜(Laryngoscopes)、评价研究(Evaluation Studies)、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Image Processing、Computer-Assisted)
26
2015-06-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2页
3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