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5741.2023.05.006
人工智能后处理在"双低"头颈部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双低"(低管电压、低碘摄入量)扫描结合人工智能(AI)后处理技术用于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的价值.方法:选取行头颈部CTA检查患者70例,随机分成实验组(A组)和常规组(B组),每组各35例.A组:管电压80kV、对比剂用量30mL、对比剂浓度320 mgl/mL;B组:管电压120 kV、对比剂用量40mL、对比剂浓度350 mgl/mL.客观评价2组图像的头颈部动脉CT值、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比较2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和平均碘摄入量的差异.根据重建方法的不同将A组和B组分别分为两亚组,A1和B1组为人工后处理组,A2和B2为AI后处理组,主观评价采用4分制对4组的图像质量进行评分.结果:A组动脉平均CT值较B组高,且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SNR和CNR在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脑中动脉和基底动脉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ED和平均碘摄入量较B组分别降低了 69.27%、31.4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A1组与A2组、B1组与B2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头颈部CTA"双低"扫描结合AI后处理的图像质量评分高,降低了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脑动脉、颈动脉、计算机体层成像、辐射剂量、人工智能
29
R814.42(放射医学)
2023-11-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8-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