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5741.2008.05.009
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影像表现与病理对照
目的:对比分析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表现,探讨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学认识.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脾窦岸细胞血管瘤的影像资料,结合病理表现及文献资料对其影像特征进行讨论.结果:5例病人均接受了CT平扫及增强扫描,4例有延迟扫描.2例脾肿大,4例表现为脾脏散在多发、大小不一的结节病灶,绝大多数病灶直径<2cm,1例表现为脾脏巨大肿块.CT平扫所有病灶密度与正常脾脏组织差异微小,病灶显示不清,动脉期及门静脉期病灶显示清晰,表现为边缘清晰的低密度结节或肿块,病灶部分稍有强化,延迟期病灶进一步强化、填充,密度与正常脾组织接近,病灶基本消失.1例巨块形肿块病人还接受了腹部MRI检查,病灶T1WI显示不明显,T2W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低信号肿块,其中心部分有轮辐状高信号区;FSPGR动态增强扫描,病灶随着时间延迟,强化程度逐渐增强,增强早、中期中心表现为轮辐状低信号区,于延迟期病灶完全强化,其中心轮辐状低信号区域信号反而略高出周围组织信号.肿瘤病理:肿瘤都是由类似于脾窦吻合的血管腔组成,部分区域呈囊状扩张,内衬单排立方或柱状内皮上皮,细胞无异型或核分裂,可见吞噬含铁血黄素.结论:病灶延迟强化填充、MRI T2WI低信号的特征,有助于对脾脏窦岸细胞血管瘤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
脾脏肿瘤、窦岸细胞、磁共振成像、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14
R445(诊断学)
2008-12-2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15-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