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5741.2003.02.001
MR流体定量技术在脑脊液循环障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无创性定量研究脑脊液循环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材料和方法:应用MR相位对比电影法,测定了15例正常志愿者,67例脑脊液循环障碍患者(交通性脑积水32例、阻塞性脑积水31例、ChiariI畸形4例)以及15例脑萎缩患者的中脑导水管、C2水平及部分第三脑室底部造瘘口水平的脑脊液动力学指标(峰值流速、流量及CSF流动波型).结果:(1)正常志愿组中脑导水管脑脊液流动在一个心动周期内均表现为双向流动,即收缩期向下流动和舒张期向上流动,向下及向上峰速分别为12.60±4.42mm/s和10.10±3.58mm/s;(2)交通性脑积水组脑脊液循环表现为高动力学改变,向下及向上峰速分别为26.60±9.06mm/s和22.61±7.92mm/s,与正常志愿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脑积水分流前后比较导水管循环减慢者提示有效;阻塞性脑积水组表现为低动力学或流动波消失,2例行第三脑室造瘘者导水管流动不规则,造瘘口出现上下流动现象;ChiariI畸形组C2水平脊髓后间隙缩小,流动减慢,脊髓前间隙增宽,1例合并空洞者囊腔内出现高动力学改变;(3)脑萎缩组表现为低动力学改变,向下及向上峰速分别为11.71±4.75mm/s和8.54±3.08mm/s,与正常志愿组、交通性脑积水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R相位对比电影法可有效评价脑脊液循环动力学改变,可丰富脑脊液循环障碍疾病的诊断信息并为治疗适应证选择及判断疗效提供帮助.
脑脊液、动力学、磁共振成像、相位对比
9
R81(放射医学)
2004-0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7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