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985.2018.36.004
子宫内膜样腺癌伴MELF浸润方式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目的:探究子宫内膜样腺癌伴MELF浸润方式的临床病理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7月本院收治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伴MELF浸润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段本院收治的单纯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用HE、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对其组织形态特点、免疫表型进行分析,同时分析子宫内膜样腺癌伴MELF浸润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56例子宫内膜样腺癌伴MELF浸润方式的患者包括已绝经36例,非绝经20例;FIGO分期:Ⅳ期1例,Ⅲ期10例,Ⅱ期16例,Ⅰ期29例.镜下表现:碎片状腺体或是拉长裂隙样、微囊样腺体浸润肌层,且呈扁平上皮,出现小簇状或单个嗜酸性肿瘤细胞,与组织细胞较为类似.同时还伴有富含炎性细胞间质或纤维黏液间质.免疫组织化学示:MELF浸润腺体为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CA19-9、CA12-5、p16均为阳性.观察组患者已绝经、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淋巴血管侵犯、CA19-9、CA12-5水平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样腺癌伴MELF浸润方式患者的危险因素为FIGO晚期、淋巴结转移率、子宫肌层深度侵犯、淋巴血管侵犯,因特殊的病理形态具有一定的隐蔽性,故在临床病理诊断时,医师应明确MELF浸润方式,并对淋巴血管侵犯、肌层侵犯等进行评估,结合相应的检验方法,为临床提供更加有效的参考依据.
子宫内膜样腺癌、MELF浸润方式、临床病理
15
江西省卫生计生委科技计划项目20154049
2019-01-0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