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985.2017.02.010
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肱骨远端C型骨折术后不同时期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肘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病例采集时间为2012年9月-2015年9月.将90例病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三组,每组30例.A组:术后不进行制动,立即进行功能锻炼.B组:术后制动于屈肘90°位,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C组:术后制动于屈肘30°位,1周后进行功能锻炼.分别于术后2周、6个月对90例病例进行术后随访.采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采用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估,对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前臂旋转度数、临床愈合情况、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A组、B组、C组三组患者术后2周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2周肘部VAS评分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患者术后2周肘部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前臂旋转度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患者术后6个月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VAS评分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肘部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均低于B组和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VAS评分、关节活动度屈伸度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6个月前臂旋转度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临床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3600,P=0.1529>0.05).三组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三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进行制动的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未制动的患者.术后制动时不同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肘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均无明显影响.是否制动以及不同制动体位对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的愈合效果及安全性方面的影响均无明显差异.
肱骨远端C型骨折、制动、制动体位、肘关节功能、疼痛
14
R68;R47
2017-03-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