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4985.2016.11.017

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死进展的研究

引用
目的:通过分析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发生延迟性脑缺血(DCI)时,SAH周围脑实质CT灌注变化情况及随访影响资料(如CT、MRI),以探讨应用CT灌注成像技术(CTP)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向脑梗死进展过程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2015年10月本院神经外科38例aSAH后DCI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在临床恶化时均行头CT、CTP检查并应用CT或MRI进行随访观察.通过CTP定性分析,视觉评估随访中出现灌注缺损和脑梗死在95%可信区间的阳性预测值(PPV)和阴性预测值(NPV).在定性分析中,应用ROC曲线比较了有无脑梗死组最低灌注区域的参考值、各参数绝对值和相对值曲线下面积.结果:38例DCI患者出现脑梗死17例,无脑梗死21例.定量分析:随访中有脑梗死且灌注缺损共14例(82.35%),有灌注缺损但无脑梗死共7例(33.33%)(P<0.05);灌注缺损发展为脑梗死的PPV和NPV分别为66.67%(95%CI:67%~80%)和82.35%(95%CI:70%~94%).定量分析:CBF最小灌注值为17.63 mL/(100 g·min),其PPV和NPV分别为65.48%和76.32%.结论:CTP在辨别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逆脑缺血与脑缺血进展为脑梗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并且,CTP定性分析较定量分析效果要好.

CT灌注成像、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延迟性脑缺血、脑梗死

13

R81;R74

2016-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58-61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医学创新

1674-4985

11-5784/R

13

2016,13(11)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