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985.2015.29.007
反复输血后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反复输血后不完全抗体的阳性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5年3月于本院进行反复输血的1600例输血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进行首次输血的1600例输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对两组输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不完全抗体的筛查,观察不完全抗体阳性的发生情况及其与不良输血反应的关系,对观察组的抗体类型进行分析,观察其在不同的输血次数下抗-E、抗-D、自身抗体、抗-Ec、抗-C、抗-c、抗-e、抗-M、抗-JKa以及不明抗体的阳性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完全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3~5次与6~10次的不完全抗体阳性率显著低于输血15次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完全抗体阳性者不良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不完全抗体阴性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输血3~5次的患者共出现3种抗体,6~10次的患者共出现4种抗体,11~15次的患者共出现6种抗体,15次以上的患者共出现7种抗体。结论:输血次数越多输血者不完全抗体阳性发生率及输血反应发生率则越高,抗体种类也越多,只有控制输血次数,才能保证较好的输血效果。
反复输血、不完全抗体、阳性率、临床意义
R45;R51
2012年江西省卫生厅科研计划普通课题2012A165
2015-11-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21-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