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4-4985.2015.05.002
心内心电图技术在PICC置管定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在心内心电图(IVECG)技术引导下置入PICC导管的可行性。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88例,配合心内心电图技术引导置入PICC导管,与胸片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心内心电图技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并计算在胸片上测出的导管头端位于理想位置时的导管长度(L-j)与心电定位方法P波达峰值时的导管长度(L-max)的差值,为指导导管后撤长度提供参考数据。结果:88例患者PICC穿刺后胸片证实导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84例,心内心电图出现特征性P波者72例,无P波变化16例,经及时调整导管位置后,14例出现特征性P波,2例始终未出现特征性P波变化,胸片显示导管尖端仍位于同侧颈内静脉;与胸片结果比较,心内心电图技术引导诊断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敏感度为97.67%,特异度为100%;PICC头端理想位置时的导管长度与P波达峰值时的导管长度的差值为(2.7±0.8)cm。结论:应用心内心电图引导技术辅助置管,敏感度和特异度高,可有效监测PICC导管深度的变化,而且对导管未进入上腔静脉的情况也可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此方法操作简单易行、安全有效,不增加额外创伤和费用,无放射性污染,可替代传统X线检查来确认导管的位置,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心内心电图技术、导管尖端定位、PICC置管
江西省科学技术社会发展攻关项目320-67;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院内课题2014YNLC12004
2015-03-2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