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672-8157.2016.06.011
北京市医疗机构依替米星不良反应/不良事件分析
目的:探讨依替米星引起不良反应(ADR)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安全使用该药提供理论参考。方法:收集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与依替米星相关的ADR报告,对患者的年龄、ADR的症状、用药剂量、发生时间等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怀疑药品为依替米星的ADR报告746份,男女性别比1:1.73,平均年龄(48.01±19.49)岁,ADR主要累及皮肤及附件损害,胃肠道不良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与药品说明书记载存在差异。依替米星所致ADR(除肾损害外)与累计用药时间无明确关联,多在用药短时间内发生。ADR报告数量近三年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依替米星可引起多系统ADR,合理使用可减少ADR的发生。
依替米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分析
13
R969.3(药理学)
2017-01-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363-3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