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969/j.issn.1006-2491.2009.02.011
陈廷焯《白雨斋词存》、《白雨斋诗钞》考论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阐扬常派理论,是词论研究中之热点,自陈氏手稿重现于世,陈氏由浙转常之词学观点亦已渐成共识.然而陈氏自作诗词却始终未引起学界关注,致未能结合作品以验证其理论,诚属憾事.本文旨在评介<白雨斋词存>及<白雨斋诗钞>,首先讨论二书之文献意义,认为<词存>、<诗钞>与稿本<词话>所载,有互补之作用,其中相关记事,可补陈氏生平;由二书中之评语,则可知悉陈氏之门生、友朋及亲属;<词存>且有部分标注章法,亦有助于词意之了解.其次论及<词存>与<诗钞>之缺失,例如编辑体例紊乱无章、割裂原文充当评语、编校态度有欠严谨等,皆为二书在编排上之瘕疵.此外,又比较八卷本<词话>、稿本<词话>与<词存>及<诗钞>间之关联,说明陈父铁峰老人之原意,在将稿本<词话>删定为八卷,而将其诗、词另刻,三者并行于世;然因稿本遭删削部分,多涉及陈氏生平事迹及词论之完整性,故此书实不可废.
陈亦峰、白雨斋词话、词论、常派、浙派
23
I207.2
2009-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9页
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