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时间尺度下旅游洞穴空气环境自净能力研究 ——以绥阳大风洞为例
在2017年9月30日-10月9日对贵州绥阳大风洞洞内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和洞外的温度、湿度、降雨量等指标进行为期10天的连续自动监测,并结合监测期内游客量和当地降雨情况,利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洞穴空气环境的自净能力主要取决于洞内气流交换的强弱程度,尤其是在极端天气(主要指夏秋季降雨)下,洞外温度降低,促使通风模式发生转变,进而增强了洞内外气流的交换,提高了洞穴环境的自净能力.但洞穴空气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度的,除温度、湿度外,当游客产生的CO2浓度超过洞穴空气环境的自净能力阈值时,洞内CO2会出现累积效应;反之,洞内CO2浓度又回归至洞穴环境背景值.同时,洞穴空气环境的自净能力反应时间也会因洞腔体积、洞道结构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大风洞1#、2#、3#监测点的自净能力反应时间分别为15 h、18 h、20 h.
喀斯特洞穴、短时间尺度、自净能力、洞穴空气环境、旅游活动
39
P931.5;X51(部门自然地理学)
贵州师范大学资助博士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2020-08-1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1页
275-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