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河水人工补给洞穴滴水、碳酸盐(钙)沉积特征及景观恢复探讨
岩溶旅游洞穴碳酸盐岩沉积物景观容易受到污染、风化,为了探讨受污损洞穴碳酸盐沉积物的修复方法以确保岩溶旅游洞穴的可持续发展,对广西桂林七星岩 No.15支洞距洞口约150 m 长洞段的滴水物化指标、现代碳酸盐岩沉积物进行了为期4年的监测分析。结果表明:(1)该洞段的滴水主要源于抽取地下河水的水柜渗漏及降水补给,地下河水和滴水的电导率、[Ca2+]、[HCO -3]在4个水文年中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雨季洞穴滴水电导率、[Ca2+]、[HCO -3]等显著降低,降雨稀释效应明显;(2)现代洞穴碳酸盐岩沉积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雨季洞穴滴水量/速率、碳酸钙沉积速率加快,最大沉积量达0.8 g/半月,洞穴入口约150 m 长洞段快速滴水碳酸盐最大沉积量达2~4 g/半月,旱季碳酸盐沉积速率减少,最大沉积量仅为0.4 g/半月;(3)抽取岩溶地下水经由地表补给洞穴滴水可提高滴水的电导率、[Ca2+]、[HCO -3]及 CaCO 3饱和度,促使大量碳酸盐(CaCO 3)快速沉积,实现对洞穴受风化、污染景观的修复,新沉积的碳酸钙(CaCO 3)还可以将基岩裂隙和洞穴内破损、破裂的钟乳石重新“粘结”起来,利于洞穴的稳定性。
地下河水、洞穴滴水、碳酸钙沉积、景观恢复、桂林七星岩No.15支洞
P588.245;P641.3(岩石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1372190;中国气候变化岩溶沉积记录的调查121201 13005700
2015-05-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0页
17-26